商标抢注“妖怪”现形记:检察官教你如何为哪吒与DeepSeek们披上万麟甲?

阅读:111 2025-03-25 08:57:42

2025年开年,“哪吒”和“DeepSeek”两大热门IP引爆互联网。前者是现象级国漫电影,后者是突破性大数据模型,都是闪烁着中国智慧的创新之光。然而“人红是非多”,“哪吒”和“DeepSeek”最近遭遇了大量恶意抢注商标的事件,据悉,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依法驳回恶意抢注“DeepSeek”等63件商标注册申请,那么到底什么是抢注商标呢?

一、灵魂拷问

抢注商标,到底在抢什么?

抢注商标,是指未经权利人允许,抢先注册他人已有知名度或影响力的名称、标识,通过囤积、倒卖或诉讼牟利的行为。

认知误区矫正:

你以为的商标抢注:

“抢个名字而已,多大点事?”

实际上的商标抢注:

侵犯权利,打压创新,危害“无量”!

抢注者的三大模式:

1.蹭热点式收割

影视爆款刚出,立刻抢注“哪吒”“流浪地球”;科技新词走红,火速注册“DeepSeek”“元宇宙”,连奥运冠军的名字都曾被抢注为商标,商标局连忙重拳打击。

2.模仿秀式碰瓷

把“星巴克”改成“星八克”,把“康师傅”山寨成“康帅博”——用“像素级复刻”误导消费者,让正品商家哭笑不得。

3.商标囤积式炒卖

职业抢注人批量注册上千个商标,坐等企业“高价赎身”。

例如,在最高法发布的2023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中,小米公司的智能音箱唤醒词“小爱同学”被陈某在不同商品类别上共申请注册66枚商标,最终陈某被判决赔偿小米公司120万元。

二、李逵VS李鬼

抢注如何摧毁创新生态?

打击创新动能

原创企业被迫投入大量时间、资金维权,挤压创新资源。

扰乱市场秩序

“山寨”商品混淆误导消费者,损害正品商业名誉。

破坏行业生态

助长“抢注收益>创新回报”的错误观念,阻碍产业升级。

三、利剑出鞘

如何惩戒抢注商标黑手?

1.行政重拳

国家知识产权局“二连击”:

事前拦截:驳回蹭“冰墩墩”“谷爱凌”热度的商标申请。

事后清理:宣告“红牛”“茶颜悦色”等被抢注商标无效。

→法条链接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四条——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,应当予以驳回。

2.民事赔偿

被侵权方可起诉索赔,最高可要求5倍惩罚性赔偿。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六十三条),例如碧然德公司起诉康点公司在滤水壶等品类商品上注册相近商标,获赔280万元。

3.特殊保护机制

——黑名单制度

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,对恶意抢注者实施国家发改委、人民银行等38个部门的联合惩戒,限制其政府采购、融资贷款等资格。2021年多部门联合签署了《关于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》为此提供制度支撑。

四、检察护航

检察机关如何监督履职?

1. 专项打击

联合市场监管部门,运用大数据筛查异常商标申请,重点整治文娱、科技领域乱象。

2.行刑衔接

建立案件双向移送机制,严惩构成犯罪的恶意抢注者。

3.公益诉讼

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,检察机关可直接起诉追责。

4.源头预防

发布典型案例,督促企业完善商标保护,指导代理机构依法合规经营。

五、维权宝典

给创新者的防抢注指南

及时注册

商标注册需制定战略、快速布局,兼顾核心商标、防御商标以及国际市场注册,实现全球覆盖。奶茶品牌“茶颜悦色”就曾因在韩国被抢注,而使海外推广受阻。

日常监控

定期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,发现抢注立即行动:

3个月内:可以向商标局对“抢注”公告提出异议。

5年内:可以向商标局申请宣告无效。

超3年未使用:可以直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。

保留证据

销售记录、广告合同、获奖证书等都是“护身符”!

检察官提示

每一束创新微光都值得守护

商标是创新者的“身份证”,不是投机者的“提款机”。

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征程中,检察机关将执法律之剑,护创新之光,让每一个“国货”都能在公平的土壤中成长!

来源:大兴区人民检察院
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推荐阅读 更多>
推荐商标

{{ v.name }}

{{ v.cls }}类

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